從藍海到紅海,凈水器市場為何變了味?
隨著人們消費意識的提高,凈水器、空氣凈化器等產品呈現出爆發(fā)式的增長,與此同時,是凈水器行業(yè)的種種亂象。
【編者按】:作者:李星(微信即QQ號1598145405),策劃人,科技專欄作者,公眾號lixingo2o
雖然凈水器尚未上升到全民話題,但這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紅海市場。在淘寶上搜索“凈水器”這個關鍵詞,彈出的相關商品已經多達7000多款,有統計稱國內的凈水器品牌更是高達5600家之多。隨著人們消費意識的提高,凈水器、空氣凈化器等產品呈現出爆發(fā)式的增長,與之同時,凈水器市場早已涌入大批分食者,相關標準的滯后也直接導致了行業(yè)的種種亂象。
標準滯后,自說自話的時代仍未結束
誕生、爆發(fā)、洗牌、定局,幾乎所有的行業(yè)都在重復這樣的規(guī)律,凈水器市場亦是如此。
近些年不斷曝光的水污染事件成為凈水器市場走向爆發(fā)的契機,即便是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自來水凈水終端的普及率也僅在15%左右,遠低于歐美發(fā)達國家70%以上的普及率。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資本、創(chuàng)業(yè)者甚至民間游資的涌入,從2014年初的月銷幾十萬臺到如今的月銷數百萬臺,凈水器市場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延續(xù)了近3年的野蠻生長。
與市場快速擴張不相稱的是,凈水器的行業(yè)標準一直處于滯后狀態(tài)。筆者統計發(fā)現,除了《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是強制標準外,其余標準均是推薦性質的,并沒有對家用凈水器作“通用要求”。相比于空凈市場的新國標,凈水器市場仍缺乏統一強制性檢測標準,這大概就是凈水器品牌泛濫、市場混雜的原因所在。
就目前來看,市場上流行的凈水器主要有三種,即超濾、反滲透和納慮。簡單的說,超濾凈水器以超濾膜為主要材料,存在“凈化不徹底”的缺陷;反滲透凈水器以RO膜為核心過濾材料,雖然保證了用水安全,但存在過度純化的不足;而納慮膜的凈水能力接近于反滲透膜,又保留了一定的有益礦物質,屬于改進的方案。相較1.0的微濾時代和2.0的超濾時代,以及3.0時代的反滲透技術,“選擇性”納濾凈水技術,讓凈水從粗過濾、欠過濾、超純過濾,升級到了“選擇過濾”的4.0時代。膜芯作為凈水器的心臟,它的質量直接考驗廠家的生產制造水平和研發(fā)實力,而非僅僅是作為營銷素材、宣傳口號。
但凈水器行業(yè)缺少這些技術方案的市場解讀,很多消費者并不能很好的理解不同技術之間的差別。盡管包括清華大學給水深度處理研究會副理事長王占生教授在內的行業(yè)專家呼吁家用凈水器應選擇納慮芯,但在標準和成本之間大多數廠商選擇了后者?;蛟S要結束這種混亂局面,依靠凈水器行業(yè)的自我凈化似乎并不樂觀。
模式之亂,至少已經出現這三股勢力
凈水器行業(yè)出現亂象的另一個誘因就是市場內玩家的良莠不齊,即使在排除國外品牌的情況下,僅僅是國內的一眾凈水器廠商就已經出現了三股勢力。
其一是傳統家電廠商靠品牌和渠道優(yōu)勢涌入。或是對市場的天然敏感,在凈水器市場打開缺口的時候,傳統家電廠商迅速涌入,并借助渠道和品牌積淀成為市場上的有力競爭者。這也說明了兩個現象,一是行業(yè)門檻之低,只要擁有一定的制造能力就能進入凈水器行業(yè),甚至存在OEM貼牌的嫌疑,本身卻不具備核心膜芯的研發(fā)生產能力。二是消費者對凈水器行業(yè)缺少足夠的認知,在各類技術方案五花八門又缺少行之有效行業(yè)標準的情況下,品牌背書比產品本身更具有吸引力。
其二是碧水源等凈水器上游企業(yè)的入局。凈水器的核心元件在于膜芯,在市場處于混亂且無強大自主研發(fā)實力的公司情況下,碧水源等以膜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yè)自然成了凈水器行業(yè)不可或缺的力量?;蚴腔谒畯S、大型基礎設施等大型MBR水處理工程中的項目經驗,碧水源在凈水器產品上更加健康和環(huán)保,比如在凈水器的濾芯方面選擇了納慮方案,既保留了人體所需的有益礦物質,又濾除了細菌、重金屬、余氯等有害物質;在產品功能上突出智能化的特點,比如濾芯使用狀態(tài)和水質TDS值的時時便捷顯示。不過,這一理性的解決方案在市場亂象的情況下能否成為標準方案值得期待。
其三是創(chuàng)業(yè)者和家庭式作坊市場攪局者。之所以將創(chuàng)業(yè)者和家庭作坊歸為一類,二者或多或少都扮演了市場攪局者的角色。在互聯網思維的催動下,凈水器行業(yè)自然沒能逃過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者的“魔掌”,相比于傳統的營銷方式,生長于互聯網的凈水器品牌無疑更容易受到關注,最典型的就是活躍在各大眾籌網站上的產品。不可否認,這些創(chuàng)業(yè)者的出現對凈水器的市場教育有一定的利好作用。而緊跟潮流的家庭式作坊則是凈水器市場的價格屠夫,事實也證明,通過低價進入市場的做法屢試不爽。
此外,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凈水設備累計銷售135億元,同比增長19%,較去年同期增速收窄25個百分點。盡管市場空間還很大,但凈水器市場的品牌數量已經呈現出飽和的態(tài)勢,而相關標準的出臺將是加速淘汰的催化劑。
服務脫節(jié),產品到服務之間存在斷層
標準不統一和模式之亂帶來的一個顯性問題就是服務的亂象。
一方面,凈水器的品牌之多意味著不同品牌的銷量相對分散,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年銷售額在1億以上的品牌不超過10家,而且在快速生長階段,廠商們過度看重市場端,先占領市場再完善服務的現象頻有出現;另一方面,由于大量中小企業(yè)的出現,電商、眾籌等線上渠道成為銷量的主要來源之一,即便快捷式換芯和智能換芯提醒成為市場趨勢,但換芯成本高、維修時間長等依舊暴露了服務上的不足。
不過,空氣凈化器市場已經給出了相對成功的案例,在新國標出臺后很多OEM和作坊式產品被迫下架,反倒是行業(yè)巨頭搶占先機,售后服務也相對有所改善。似乎也指明了凈水器市場的未來。
就目前來看,凈水器市場不乏巨頭的出現,既有美的、海爾等家電巨頭,也有碧水源等凈水行業(yè)巨頭,前者擁有足夠的品牌優(yōu)勢和渠道資源,后者則以核心技術和業(yè)內口碑擅長。而隨著互聯網思維的大眾化,巨頭們的營銷、銷售和服務方式正逐漸互聯網化,比如說碧水源等開始將產品優(yōu)勢從納濾膜過濾技術擴展到智能化物聯。這些舉措正加速用戶教育,也使得凈化器行業(yè)越來越透明。
總的來說,企業(yè)在服務方面的投入和銷量呈正比關系,巨頭的涌入或將加速凈水器市場走向拐點,銷量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品牌,對服務體系的完善也有一定的利好作用。
結語
從藍海到紅海,凈水器市場涌入了太多的投機者,也出現了不少有情懷的品牌。我們呼吁中國凈水產業(yè)發(fā)展的成熟化,也呼吁行業(yè)生產企業(yè)向市場輸送更高質量、更符合國人直飲水要求的安全又健康的凈水產品,更期待這個市場能夠早日結束亂象,走向下一個黃金時代。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yè)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chuàng)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