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蟻有望成就特種機器人,行軍打仗靠螞蟻?

周彤 10年前 (2015-11-26)

機器人領域也將使用團隊操作去取代單打獨斗。

人類科技走到今天,從動植物方面學到了不少,雷達等早已是廣為人知的事情了。而如今,澳洲科學家又提出一新的想法,根據(jù)“軍蟻搭橋”的生物現(xiàn)象來制造特鐘機器人。

軍蟻有望成就特種機器人,行軍打仗靠螞蟻?1

那什么是“軍蟻搭橋”呢?據(jù)悉尼大學里德教授(Chris Reid)和美國、德國的科學家們一起正在新澤西理工學院進行的一項有關軍蟻的合作研究顯示:軍蟻能夠自覺成群結隊地、勇猛地在幾秒的時間內(nèi)用身體搭建一座臨時性的“生物橋”,用以讓整個螞蟻團隊渡過一些“溝壑”障礙。同時這種“橋梁”也不是靜止的,是可以通過隨時發(fā)生改變的不同情況,不同地域環(huán)境來控制其寬窄長短等。即使犧牲了個別軍蟻也不會對整個隊伍執(zhí)行任務造成影響。

24日,里德教授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fā)表的論文中也詳細描述了螞蟻遷移身體搭建橋梁的過程:大量的螞蟻游走在藤條或是樹杈交叉的地方的時候,進行生物橋的搭建可以讓他們獲得捷徑,向其他地方轉移,節(jié)省時間成本,平衡收益。所有負責搭橋的軍蟻在完成足夠的橋面之前都會保持懸空狀態(tài),直到建造的橋面能夠保證足夠數(shù)量的螞蟻通過去完成任務。

軍蟻有望成就特種機器人,行軍打仗靠螞蟻?2

因此,科學家思考,如果能把軍蟻這種搭建生物橋的方式運用到開發(fā)特種機器人的研究上,研發(fā)出一個自組裝系統(tǒng),即研制出可變性的特殊材料和有自調(diào)控的機器人族群。這是一種建立在自組織系統(tǒng)集體行動上的人工智能,沒有所謂的中心控制體,就像軍蟻一樣采取集體行動而非個體單打獨斗,自行進行團隊任務。這樣就可以在更危險的地方進行探索、救援等,團隊更能夠適應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即使犧牲了個別機器人,也絲毫不影響整個任務的執(zhí)行。這樣就避免了以往只派單個又昂貴的機器人執(zhí)行任務,一旦失敗則會造成較大損失的現(xiàn)象。

此舉若是成功,則將又是一件人類從生物體身上取得的重大學習突破。自然不僅饋贈了充足的資源,還留給了我們龐大的信息,顯示了其無與倫比的魅力。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wǎng)(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wǎng)


科技 | 人文 | 行業(yè)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chǎn)業(yè)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chuàng)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