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億個騷擾電話,智能外呼機器人“榮登”315晚會,這口鍋AI不背
AI“誤入歧途”。
一天撥出5000個電話;
一年撥出超40億個電話;
設備日活躍量5000臺;
在使用設備數量3萬臺;
……
這些數據來源于剛剛落幕的315晚會,而被曝光的主體則是基于AI技術所研發(fā)的“外呼機器人”以及“探針盒子”,它們就是現如今騷擾電話的“元兇”。
其中,包括中科智聯科技有限公司、易龍芯科人工智能有限公司、智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秒嘀科技等在內的多家公司均被點名。而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相關企業(yè)均為高新企業(yè),融資金額動輒逾千萬。其中,璧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新三板上市,股東中有著名的公關公司--藍色光標。
就在曝光之后不久,其中所涉及的多家公司也紛紛對外發(fā)表聲明,很好地彰顯了公關的效率和速度。
你知道嗎?給你打電話的不是“人”
什么是外呼機器人?簡單來講,就是那些會主動向用戶撥打電話進行推銷等目的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屬于“智能客服”的一種。
為什么會誕生這種產品?因為企業(yè)有“剛需”。眾所周知,人力成本正在漸漸提升,就“電話營銷”這類工作,企業(yè)所面臨的不僅僅是招不起人,更是面臨招不到人。這時候,AI的出現給他們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尤其是那些重度依賴電話營銷的行業(yè),諸如地產、借貸等等。
在傳統電話營銷模式中,企業(yè)一般會雇傭人類客服來不斷對外撥打電話。
此前,鎂客網曾采訪過一家從事外呼機器人業(yè)務的AI創(chuàng)企,其創(chuàng)始人此前從事房地產行業(yè),為了做營銷,他們往往會雇傭幾百個電話營銷人員,每個月僅工資支出就需要100多萬元。作為對比,一個外呼機器人往往能夠替代至少3個電話業(yè)務員。
相比于人類業(yè)務員,外呼機器人操作簡單、工作效率高、成本低、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這些很好地滿足了那些身陷“招工困難”的企業(yè)的需求。
此外,借助于背后的大數據分析、AI技術,外呼機器人不僅能夠以自然的交互方式與用戶進行以營銷為目的的通話,更能依據不同領域、不同情景展開針對性的“銷售套路”,幫助企業(yè)省去一大筆費用。
如此省心省事,也不難怪外呼機器人能夠在B端市場受到如此大的歡迎。
百米之內,用戶信息泄漏無余
以往,我們都說之所以會接到騷擾電話是因為電話號碼被販賣?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非也。315晚會現場就曝光了一種被叫做“探針盒子”的設備,能夠打通線上線下場景,讓企業(yè)做到實時捕捉周邊人群的電話號碼,繼而采取下一步的電話營銷。
在曝光視頻中,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當用戶開啟手機的局域網,便會向周圍發(fā)出尋找WiFi的信號,一旦“探針盒子”識別捕捉到該信號,即能夠獲取手機的MAC地址,繼而最終將之轉化為手機號碼,便于進行下一步的電話營銷環(huán)節(jié)。
這種操作也就意味著,即使用戶的手機號碼沒有被販賣,在某些場所中依舊難逃電話營銷的騷擾。
而令人心驚的是,所謂的“探針盒子”不僅僅能夠將手機MAC地址轉化為手機號碼,更能繼續(xù)深度挖掘用戶信息。就在視頻中,一家名為“財神兄弟”的公司為記者演示了“探針盒子”挖掘用戶信息的過程,他們的產品在82.5-90米的距離內捕捉到了一段MAC地址,在將這段數據與后臺大數據系統機型匹配之后,關于這位機主的部分信息一覽無余,包括性別、年齡、收入、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新老客屬性等等。
基于這些信息,這些公司便能夠精準勾勒出用戶畫像,進而進行精準廣告推送等營銷行為。
從視頻中來看,之所以“探針盒子”能夠獲取這些信息,也是因為用戶使用APP的緣故,后者在被安裝和使用的時候會要求用戶簽署服務協議、授權訪問權限等等,這之后產生的數據都將成為商戶牟利的基礎。
在B端客戶群體中,這種“探針盒子”非常受歡迎。這方面,薩摩耶公司表示他們這類產品的日活躍量至少5000,甚至超萬,而璧合科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處于使用狀態(tài)的設備已經達到了3萬多臺。這些盒子多被放在超市、便利店、商場等場所。
政策開始收緊,它們的未來還好嗎?
從本質來講,不管是外呼機器人,亦或是“探針盒子”,這些均是企業(yè)為營銷目的而研發(fā)的高科技產品。只是在最終落地上,再高端、再先進的技術產品也淪為了“披著AI外衣的騷擾電話”。
以往,人們對這種“騷擾電話”雖然不勝其煩,但是也無可奈何。雖行業(yè)內有所監(jiān)管,但是依舊是杯水車薪。
而就在去年7月30日,針對屢禁不止的騷擾電話,工信部聯合13個部門下發(fā)了《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要在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間聯合整治騷擾電話產業(yè)鏈,定期進行歸類和公示。此次整治方案的重點是實現商業(yè)營銷類電話規(guī)范撥打、惡意騷擾和違法犯罪類電話明顯減少的目標,營造良好的通信環(huán)境。
對于外呼機器人而言,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一旦政策監(jiān)管實現收緊,他們的業(yè)務將面臨極大的縮減和損失。
至于“探針盒子”,從某種層面而言,這屬于“侵犯用戶個人隱私”,屬于一種灰色產業(yè),甚至是違法的。顯然,這類設備提供商也是心有自知之明。
在315曝光視頻的最后,來自聲牙科技的李經理表示,“如果明年(2019年)315曝出來,那315之后就要開始查了,如果315不曝出來,那還能用到一年左右。”
一旦這一產業(yè)遭到調查,屆時受到波及的將不僅僅是設備提供商,甚至還包括一些基于這些設備提供大數據服務的技術商。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產業(yè)背后的“灰色產業(yè)鏈”并不是AI的原罪。這方面,AI相當于一張白紙,就看執(zhí)筆的人如何描繪色彩。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yè)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chuàng)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