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造芯背后的“投資生意”
融資和投資,兩頭都要賺。
苦于算力的OpenAI,最近傳出要自研芯片。
這并不是什么新聞,至少從去年開始,OpenAI創(chuàng)始人Sam Altman就曾多次提到算力緊張的問題。而英偉達高端算力顯卡之爭,更是整個AI行業(yè)都希望解決的難題之一。
不過從造芯的實際難度來看,OpenAI自己制造AI芯片的可能性并不大,這一次的造芯計劃大概率是通過收購AI芯片公司的方式直接完成。
事實上,作為“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OpenAI,很早就開始在芯片領域挖掘潛力新星。
例如,OpenAI 旗下的創(chuàng)投基金OpenAI Starup Fund曾花費1500萬美元投資了一家名為Atomic Semi的初創(chuàng)公司,這家公司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都是芯片領域的傳奇人物。
除了Atomic Semi以外,OpenAI還押注了非常多的初創(chuàng)項目,雖然這些項目的投資金額都不算太大,但結合OpenAI近期的動向來看,這些投資項目被寄予厚望。
不差錢的OpenAI,瘋狂撒錢
作為大語言模型領域的領跑者,OpenAI在近幾年的成長可謂有目共睹。在ChatGPT還沒有引爆市場前,OpenAI就已經體會到“不差錢”的快樂。
回顧OpenAI歷次的融資情況,從創(chuàng)立時得到馬斯克等科技人士的捐贈,到引入微軟10億美元的投資,再到此后數輪近百億美元的注資,大量資金的涌入成功將OpenAI 成為世上估值最高的獨角獸企業(yè)(最新估值已經達到 800-900 億美元)。
支撐起OpenAI高估值的邏輯其實也非常簡單,一方面是OpenAI在大模型技術的產品力以及在AGI領域多年以來的研究探索,另一方面則得益于Sam Altman對于投融資的把控力。
早期的OpenAI其實是一家非盈利機構,不過我們都知道AI是個非常燒錢的行業(yè),光靠投資顯然不能“用愛發(fā)電”。
因此在Sam Altman的牽頭下,OpenAI開始改制,一方面吸引財大氣粗的金主,另一方面通過投資換取回報。
就OpenAI來說,“金主爸爸”就是后來的大腿——微軟,而通過投資換取回報,正好是Sam Altman的強項。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背叛”了成立時非盈利的理念,OpenAI一度經歷了投資人和技術人員的離去,對此Sam Altman在改制成立營利部門OpenAI LP時,設立了所謂的“盈利天花板”(該公司的投資者可以賺取其初始投資額的至多100倍,其所有的盈利將屬于非營利部門)。
這一點其實對OpenAI的投資風格也有一定的影響。
相比于Sam Altman本人更偏愛腦機接口等前沿科技,OpenAI的投資大多是規(guī)模不算太大的項目,大多接受個人投資者的資金為主,OpenAI也不占據董事名額。
到了2022年,OpenAI與微軟共同創(chuàng)立了OpenAI Startup Fund創(chuàng)業(yè)基金,初始資金1億美金,從募資金額來看,OpenAI的“金字招牌”成功吸引了投資者的熱情,這支風投基金最終成功募資1.753億美元,比OpenAI預期的還高出75%。
而除了投資以外,OpenAI旗下還有名為“Converge”的加速器計劃,為早期AI初創(chuàng)公司提供資金以及獨家技術資源,被選入該項目的將獲得每家 100 萬美元的支持,以及與OpenAI工作人員一起辦公研討的機會,并獲得 OpenAI的最新技術。
在創(chuàng)業(yè)基金+孵化器兩條路線下,不差錢的OpenAI開始押注未來。
降本增效,OpenAI投資的主旋律
雖然OpenAI燒得起錢,但作為還在融資中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我們可以注意到OpenAI的投資項目其實有非常鮮明的特征。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這些企業(yè)基本沒有涉及AGI項目(通用人工智能),大多數為具體的AI應用。這說明OpenAI并沒有偏離AGI的長期目標,而是讓初創(chuàng)公司來擴展AI生態(tài)。
據海外媒體統(tǒng)計的數據,OpenAI Startup Fund一期投資的企業(yè)里包括2家基礎類AI公司,6家工具類AI公司,4家行業(yè)應用公司和1家人形機器人公司。
具體到行業(yè)來說,這些公司覆蓋了AIGC領域下的文字、音視頻、代碼等軟件領域。此外,還包括開頭提到的Atomic Semi這類的硬件公司。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企業(yè)都是與生態(tài)與應用相關,技術層面的公司并不多。其次,這些企業(yè)的商業(yè)化進程非常早期,包括芯片在內的一些項目甚至都處在雛形階段,遠沒有達到面向市場的階段。
不過一旦這些公司的產品獲得商業(yè)化的成功,給OpenAI帶來的回報其實非??捎^。
總的來說,對于AI浪潮的發(fā)展,OpenAI一直有更長遠的考慮——在大模型之外,應用生態(tài)也是離不開的重要一環(huán)。
雖然OpenAI在大模型研究領域一直處在領跑地位,但考慮到技術升級本身就需要花費大量資金,且隨著大模型的體量日漸膨脹,推力訓練成本都在持續(xù)上漲,再去分心其他領域也不太現(xiàn)實。
OpenAI正在憋大招?
據最新的消息,OpenAI將在下個月的開發(fā)者大會上帶來ChatGPT的最新更新,重點圍繞著“降本增效”展開。
具體來說,就是讓開發(fā)者能以更低成本使用ChatGPT接口,并且?guī)砀嗟膽梅?,將其打造成一個“超級生態(tài)入口”。
回過頭來看,ChatGPT相比于其他其他大模型產品,雖說名聲最響亮,但早已不是絕對優(yōu)勢,尤其在賺錢盈利方面,流量逐漸下滑的ChatGPT開始出現(xiàn)增長放緩的跡象,很難撐起Sam Altman的盈利目標。
不過從OpenAI近期的動作來看,實現(xiàn)降本增效并不是什么難事,自研AI芯片就是最好的信號之一。
而前文提到的OpenAI多年來的投資項目,也表明了OpenAI在構建ChatGPT生態(tài)上的態(tài)度。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yè)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chuàng)新
